化学系简介
暨南大学化学系创办于1930年,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化学系形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并设有化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入选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建设有两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其中应用化学专业为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专业入选广东基础学科“长基计划”。目前,本系有学生650余人,其中本科生35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300余名,招生规模呈稳步增长态势。化学系还承担全校生科、理工、医学、药学、环境、国际等六个学院共20余个专业的化学基础课教学工作。化学系桃李满天下,为国内和海外及港澳台培养了大批化学专业人才和优秀的科技和企业管理人才。
化学系师资年龄搭配合理,具有突出的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教工42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5人,硕士生导师40名,博士生导师20名。多名教师获国家、省部级重点人才项目或荣誉,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5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近年来多位学者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在教学方面,化学系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和实验技能训练,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学生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拥有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现有广东省精品示范课程多门,并承担国家、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编著了一系列优秀教材,获各级教学改革成果20多项。
在科学研究方面,化学系十分重视科研创新,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应用兼顾的传统,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学研究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具有较好的国际影响力。化学系教师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数十项,以及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近百项,获省、部级各类科技奖20多项。化学学科于2012年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目前排名前1.6‰;在2024年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化学得分为A-。
系主任:高庆生
系党总支书记:林高野
系副主任:马丽
系秘书:吴迎红
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唐渝
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马丽
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李风煜
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朱毅
化学工程教研室主任:陈登洁
教学秘书(兼):朱光远
研究生秘书(兼):扶雄辉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04年,使命是研究材料的合成制备、组成结构、性能应用及其相互联系,为国家培养材料领域的创新人才。目前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创建于2002年),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和教育部综合改革示范专业,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材料系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含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同时招收化学专业博士生和博士后,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材料系建有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广东省3D打印与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同时有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教学示范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材料学科是暨南大学国家“211工程”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目前已进入ESI全球前1.3‰排名。现有教工20人,其中正高10人,副高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学科队伍结构优良。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专业涵盖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等领域,形成了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光电材料为特色的教学与科研。科研成果丰硕,先后承担了国家“863”、“973”、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项目及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余项,20余项科研成果实现转化,获得广东省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奖励多项;出版包括“十三五”规划重点图书教材10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坚持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研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在校学生300余人,本科生近5年在“广东省材料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承担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学金等达到50余人次。材料系秉承开放、交流和合作的原则办学,与美国、欧洲、俄罗斯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聘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行业专家作为顾问和兼职教授,兼职教师参与部分教学工作,使学生掌握了国际前沿知识和工程实践知识。
系主任:刘明贤
系党总支书记:容建华
系副主任:董留兵
系秘书:张初曈
生物材料教研室主任:鲁路
高分子材料教研室主任:饶华新
无机材料教研室主任:徐慧华
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红
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简介
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6月,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实验员3人、行政人员2人、合同制专职科研人员1人;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9人;硕士生导师30人,博士生导师6人。南粤百杰(2015年)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8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首批人选(1995/1996年)1人。
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高性能金属耐磨材料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耐蚀材料与抗磨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3D打印与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耐磨蚀及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同时建有金属增材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金属基3D打印技术及新颖结构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先进耐磨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是钢铁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东省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耐蚀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牵头单位和理事长单位。
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内设耐磨材料及摩擦学技术研究中心、3D打印材料技术及增材制造研究中心、耐蚀材料及防腐蚀技术研究中心、材料表面工程及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功能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技术研究中心6个研究中心。有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硕士点,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点。
研究院院长:王启伟
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涂小慧
研究院副院长:张鹏
超分子配位化学研究所简介
暨南大学超分子配位化学研究所成立于2017年9月,隶属biwn必赢,2020年3月获批广东省超分子配位化学重点实验室。
超分子配位化学研究所围绕着国家及广东省的重大战略需求,在化学与材料领域开展前沿交叉学科研究,从新材料创制的源头创新出发,开展了超分子功能配位体系的分子设计、微纳结构的精准合成、光电功能分子材料的开发、晶态多孔材料的构筑等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借此推进能源的高效转化与存储,生命健康领域的新应用等新型产业的技术进步。
研究所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面上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研究人员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劳动模范”1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1人等。
研究所着力发展建设超分子配位化学领域创新研究平台,使之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先后与英国利物浦大学、香港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博士后交流、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所长、所党支部书记:李丹
副所长:宁国宏
所秘书:杨茜
实验员:刘天宇、郭迪
实验中心简介:
biwn必赢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9年6月7日正式获批成立,拥有“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技术人员2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13人)。其中,教授1人,正高级实验师1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2021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人,高级实验师7人。中心实行“主任”责任制,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秉承“筑基础夯实平台建设、求创新立足产教研服务”的发展与管理理念,统筹管理学院实验课辅助教学、教学和共享平台仪器设备、教学和学院公共实验室安全、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督查、实验室建设等多项公共服务工作。
中心主要坐落于番禺校区F1栋一楼和二楼,另有教学实验室坐落于番禺校区D组团和石牌校区化学楼一楼,共有实验室90间,占地面积5699.2平方米。其中,中心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面积1022.24平方米。中心面向学校biwn必赢、理工学院、医学部、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以及国际学院等二级单位的25个专业,开设各层次化学与材料等本科实验课程,每年全校学习化学与材料实验课程的学生达4300多人次,总人时数近18万/学年。
同时,中心共享仪器管理服务平台立足于学院,面向全校、社会开放测试服务,坚持“抓管理、提技能、促服务”的指导方针,通过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放管理、在线预约、远程监控、门禁系统等现代化手段,保障仪器平台高效、安全运转。目前主要有4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单晶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液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旋转流变仪等大型仪器59台(套),总值约3864.6万元。其中40万元以上贵重仪器设备共30台(套),总值3084.3万元。贵重仪器年平均运行机时在1400小时左右,近年来在学校的相关考核中名列前茅。
中心作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公共服务平台,学院致力于将biwn必赢实验中心建设成为管理科学、队伍优化、引领实验室文化的实验教学基地,推进实验室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实现有偿使用和绩效评价,为学院科研发展提供更大助力,同时中心也加快实验室建设并积极开展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利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契机,努力将实验中心建设成为院级乃至在全校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实验教学科研平台。
近五年来,中心培养了1位正高级实验师,中心人员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设计之星奖、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暨南大学教育教学创新成果一等奖、首届和第二届暨南大学“十佳教辅工作先进个人”奖等。中心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联合指导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华南分赛区一等奖3项,广东省化工安全竞赛获奖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杰青和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近10项。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团队主持教学改革项目19项,其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研究重点课题3项,省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14项。发表教改论文20篇。中心还在学校举办的两届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中分别取得第一和第二的佳绩。
中心将围绕“新化学、新材料、新工科和生物医药双一流学科”的发展需求,立足教学科研服务与人才培养,与时俱进、打造高水平产教研平台,锐意进取、优化平台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学科高质量发展!
中心主任:周艳晖
中心副主任:许利耕、廖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