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要想做大、做强,离不开基础学科的支撑。对于暨大来说,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更是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息息相关。暨大有27个专业需要上化学课,这其中包括药学、医学、生命科学、环境、食品等专业。
2016年,我校引进化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李丹教授,整合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于4月成立biwn必赢。目前,学院有本科生547人,研究生295人,80名教师。校长胡军强调,学校成立biwn必赢,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推进相关学科的创新和发展,提升我校的学术影响力。
带着对新学院的建设和规划的好奇与关注,我们采访了李丹。到达约定的采访时间时,李丹教授还在耐心地与来访学生讲解问题,送走学生后他立即将我们请进了办公室。“不好意思,最近确实比较忙。”教授身着浅灰色西装,尽管工作任务繁重,却十分精神。他热心地询问我们的专业,就像对待自己的学生,采访过程轻松愉快。
稳中求进,踏实搞好学院建设
李丹曾任汕头大学副校长,于2016年任职暨大。作为biwn必赢的首任院长,他上任后便完全投入到新学院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李丹说:“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两个学科已有良好的基础,都已进入ESI排名前1%,这为学院的发展以及暨大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
“成立一个新的学院并不容易,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人员短缺。”李丹回忆起学院成立之初,没有一个行政人员,工作开展起来十分不便。尽管现在有了实习生,但办公人员仍然紧缺。在学院行政班子不健全的情况下,面对已经在正常运作的两个系,保障稳定才能求得发展,这是学院领导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既当领导,又当办事员,必须得保证学院的良好运作。”稳中求进,是李丹对学院的整体规划。
李丹表示,不会将目标当作口号来空喊,首要任务是把事情做好,一步一个脚印。但是具体要做到什么高度,他认为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过程,要付出百分之一百,甚至是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在实践中寻求一个好的结果。
做好科研,既是兴趣也是责任
尽管学院工作任务已经很繁重,李丹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仍丝毫未减。说起做研究,他略微有些激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科研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李丹强调说,“无心”并不是碰运气,要想“柳成荫”,必须得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做好前期的积累工作。在研究中展开探索,不断进行创新,从未知中发掘新的东西,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这的确是一件充满神秘色彩且足以让人兴奋的事业。
他说,做科研是毕生的兴趣所在。当初选择来暨大任教,对学术氛围的考虑占了很大比重:“我觉得暨大有更适合做研究的条件。”从2011年开始,李丹就在暨大任兼职博导,连续培养了3届博士生,期间也多次来校开设讲座。正是这些缘分和经历使他坚信暨大是一个可以踏踏实实做科研的地方。
2014年,李丹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超分子配位化合物及其集聚体的控制合成”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研究累积了他及团队超过10年的成果。李丹对待科研的热情数十年如一日,他更希望能把这份热情传递给学院的师生们,希望学院老师能带领学生潜心做研究,打造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从而提升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科的学术底蕴。提到学院最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发表论文的叶凯航同学,他赞赏有加,希望有更多热爱科研的学子取得优秀成果。
谈及管理者与科研者的双重身份,李丹表示的确很辛苦。白天在行政办公室,晚上在实验室,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甚至正月初一还在修改学生论文。但这种辛苦是甜蜜的,而且是值得的:“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时间,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你想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能牺牲掉一些娱乐时间。”做好科研不仅是李丹的个人爱好,也是biwn必赢全院的共识。
培优秀师生,树暨大“活招牌”
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离不开人才,学院的建设亦是如此。“只有人才,能让一个学科成为一个高原,而不只是一个高峰。”
青年教师是首要的培养对象。在近1个月的时间,李丹都在忙着一件事:为学院的青年修改项目申报书,尽最大的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做科研的机会。此外,他还邀请了一系列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开展讲座。除了培养现有人才,还要尽量招募外来人才。李丹说:“现在最主要的,也是未来若干年我们会持续做的,就是引进一批高水平人才。”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他希望通过一个长期过程来培养、积累人才,提升学院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除了培养杰出的教师人才,还要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30余年的教学生涯让李丹对培养学生有了自己独到的“三段论”见解。“初任教师阶段,我觉得只要把书本上的东西交给学生,就算完成任务;第二个阶段,我认为除了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到第三个阶段,我意识到光有能力还不够,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这三个阶段恰巧也对应了他对工作的认知变化。第一阶段,他把教学当作工作;第二阶段,他把教学当作职业;第三阶段,他已经把教学当作是自己可以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李丹回忆去年在英国招聘时,遇见在牛津大学、帝国理工等全球顶尖学府深造的化学与材料等专业的暨大学子,感到十分欣慰:“这就是国际一流高校对我们暨大教育的认可。”他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走出去的学生,他们是暨大的活招牌,为我们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提供了动力。
采访结束时已经到了午饭时间,李丹匆匆赶往的不是家,也不是食堂,而是另外一间办公室,他要接待来访的应聘教师。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用行动将每一件事做好,他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沉稳、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