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biwn必赢共迎来了来自广东、江西、湖南等30个省份和香港地区的新生共310人,其中本科生144人,研究生166人。在学院的精心筹备下,310名新生顺利完成各项报到手续,开启了暨南园的新生活。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党委副书记孙彧率学校及番禺校区机关部处负责人来学院看望新生、检查迎新工作,学院党委书记邵桂珍一行前往新生宿舍走访。
宋献中校长一行来迎新点看望新生
上午10点,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党委副书记孙彧来到biwn必赢迎新现场,检查指导迎新工作,看望前来报到的2021级新同学和迎新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解学院迎新工作情况,与新生进行交流,并与学院迎新团队亲切合影。番禺校区管理委员会及各职能办公室负责人、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等机关部处领导陪同检查。
宋献中校长听取了学院党委书记邵桂珍、副书记陈文举的汇报,对学院的迎新工作表示肯定;还详细询问几位正在办理手续的新生,来自哪个省份、学什么专业、能否适应广州的气候等,叮嘱他们要按照学校要求好个人防护,调整好作息,迎接即将到来的军训及学习生活。他要求迎新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位新同学的对接和服务工作,简化流程、提升效率,力争让每一位新同学进入暨南园都能有愉快的体验。
孙彧副书记叮嘱学院的迎新工作要注意细节,在落实学校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给新生更多关怀,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生活。
应同学们和工作人员“求合影”的要求,宋献中校长、孙彧副书记一行与学院领导老师、新同学和迎新工作团队合影留念。
悉心准备+学长引路 助力新生融入“花菜园”
根据学校疫情防控要求,今年学院的新生报到点设置在番禺校区biwn必赢楼一楼大堂。迎新工作人员呈一字排开,做好准备迎接新同学。宽频电视上滚动播放着学院的宣传片、师德师风宣传片,并配有志愿者现场讲解,帮助新生们尽快了解学院——“花菜园”。大堂两侧的电子显示屏滚动展示着教授课题组、优秀毕业生风采、学霸宿舍等“干货”。
迎新期间,学院共招募42名志愿者、统筹安排11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新生路线引领、学校实地介绍、报到资料核实等工作。迎新工作人员在新生报到前,已经开展了“地毯式”模拟,模拟新生当天入校可能发生的状况,并做好了相应的预案。
“引路学长”早早地与新生取得了联系,在他们来校报到的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指引他们顺利进入宿舍放下行李,冒着酷暑,一路陪着他们来到学院报到点报到,然后带着他们前往校医室进行体检。
在迎新工作中,所有的师生工作人员努力做到热情、细致、周到、规范、有序,耐心解答、具体指导、现场办公、相关工作井然进行。报到、领取军训服装或新生训练营营服、在学院团旗上签名、拍照留念……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新生报到有条不紊地展开。
部分师生的党徽在胸前闪亮。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个个细心的提示,让整个迎新现场充满了温馨与暖意。
院系领导第一时间到宿舍看望新同学
当天傍晚,学院党委书记邵桂珍、党委副书记陈文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容建华、化学系党总支书记查海燕,本科生辅导员孙嘉恒、研究生辅导员张晓婷、2021级本科生班主任陈兴宽等一起走访了位于T2、T5、T11的部分新生宿舍,亲切询问各位新同学的情况,并对新同学表示欢迎。同学们也对老师们的走访感到惊喜与激动。
邵桂珍书记与新同学亲切交谈,了解同学们来自哪里、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对于离家较远的同学,仔细询问他们的环境适应情况并给出建议,鼓励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开启大学校园生活。陈文举副书记鼓励新生们尽快转变角色,熟悉校园环境,加强交流,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宿舍的凝聚力。
邵桂珍一行还陪同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李朋军副部长走访了我院困难新生宿舍,为新生送上一份贴心的“新生礼包”,同时提醒新生们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尽早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大学生活,注意宿舍用电、防诈骗、人身财务安全等问题,叮嘱他们若有问题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等反映。
新同学:感受到热情周到 满怀期待与憧憬
因学校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的新生虽然报到后没有家长的陪同,但学院领导老师、助教和志愿者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服务,让不少新同学表示“有一种家的感觉”,并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大学校园生活。
首次踏入暨南园的香港学生周子鵬同学感到兴奋与憧憬,他希望大学期间能做好学习和科研,争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来自湖南的罗中旭同学刚到校时有些忐忑,但志愿者的热心、学长们的耐心、食堂阿姨的关心都让他非常期待接下来的大学校园生活,他希望自己能够在这里学有所成。
黄佳伟同学来自江西,他表示,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的检查新生入学各项证明,志愿者热情的帮助同学们运行李、指路、回答各种问题,这一切让他感受到暨大biwn必赢良好的氛围。“我会明确目标,做好规划,严于律己,在美好的暨南园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看到充满活力的新同学,学院助教和志愿者们表示,能为新生服务,他们发自内心的高兴,一点也不会感到疲惫,“我们想让新同学感受到我们学院的热情,让他们即使在异乡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